創立時間:1908年
創立人:李文俊
品牌特點:橋頭火鍋是全國唯一一家中華老字號火鍋,其特點是麻、辣、燙、嫩、鮮、香。近年來在繼承老橋頭傳統特色的基礎上,將蘇菜和粵菜回甜、荔枝風味的精細制作工藝融入火鍋之中,使火鍋做到麻不敗味、辣不傷胃、燙不損喉、油不膩嘴、達到聞香生涎,見色胃動,品味顏開,餐后難忘的境地。橋頭火鍋制作原則:五味中求平衡,清鮮中求醇厚,麻辣中求柔和,口感中求層次。
品牌故事:清朝宣統元年(1908年),當時重慶長江南岸海棠溪為川黔要津,水運發達,船工纖夫眾多,他們因貧苦而又超強體力勞動,為了充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江邊眾多的屠牛場,求取人們棄之不用的畜禽胃腸、內臟和血旺等,俗稱下水,他們就近在岸邊壘石造灶、劈柴燒鼎,將下水洗凈后連同辣椒、花椒、姜蒜等調料下鍋,煮而食之,邊吃邊燙,俗稱“連鍋鬧”。重慶火鍋的最早雛形,就這樣從大河文化、碼頭文化中衍生出來。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重慶長江南岸海棠溪水碼頭成為抗戰援華物資的主要貨物周轉地,每天進出??康拇斑_數百艘之多,木船主李文俊、葉鈺昌在海棠溪石拱橋邊,用竹木捆綁成房,磚石壘砌為灶,各自搭起一間草棚,開起了兩家火鍋館,李文俊在北橋頭,葉鈺昌在南橋頭,因為毛肚鴨腸等東西成本低,加上他們調味上有一套,很快就受到船工纖夫們的青睞,借過往客商和船工纖夫之口,二家橋頭火鍋便不脛而走,李、葉二人就成了橋頭火鍋的開山鼻祖。
解放后公私合營,兩家火鍋合并入股成了國營店,隨著國民經濟的大躍進,1959年4月,李文俊的毛肚火鍋,被評為南岸區特殊風味小吃,海棠溪店也遷至南岸區府所在地上新街,橋頭火鍋每天賓客滿座,許多外區人都趕車、坐輪渡慕名前來品味,上新街橋頭火鍋被稱為高級餐廳。1960年,李文俊出席了市委財貿部和市飲食公司舉辦的首屆技術表演,被評為市特級廚師,“橋頭火鍋”載入《重慶菜譜》,并以“麻、辣、鮮、香、脆、嫩、回甜”的特色享譽山城,建國十周年大慶之際,上新街地區商店主任李金國代表重慶飲食界參加了北京的群眾英雄大會。1961年后,受自然災害和文革十年浩劫影響,主付食品供應緊張,許多餐廳以素代葷,經營品種銳減,唯獨“橋頭火鍋”所需的原料輔料供應依然得到保證,按原風格繼續營業,為了使川菜和火鍋傳承有人,地區商店于1962年、1964年相繼在市飲食技校招了一批學徒,拜當時的川菜師爺張海泉(胡子昂私廚)和火鍋師爺李文俊為老師,為橋頭火鍋的傳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重慶長江大橋籌建,橋頭火鍋第二代傳人尹學成,先后在南橋頭71路車站和長江村搭建臨時網點,生意非?;鸨?,每到下午4—5點就開始在人行道上擺放一二十桌才能滿足顧客需要,很多人需等到第二輪。長江大橋通車后,經營了三年的橋頭臨時網點被拆遷,由區網點辦出面將橋頭火鍋安置到南坪珊瑚村,當時店面1600多平方米,經營規格經營檔次是重慶市最大、最高的,成為重慶市最著名的火鍋店,是市、區領導對外接待貴賓的首選網點,先后接待過:李鵬、田紀云、楊白冰和三任商業部長胡平、陳幫柱、張世堯,各界名流紛至沓來,享有“吃在重慶,味在橋頭“的美譽。橋頭火鍋,在珊瑚村經營18年,在繼承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將蘇菜和粵菜回甜、荔枝風味,精細的制作工藝和現代人的美食情趣融于火鍋之中,創造出麻辣、清淡兼備,美食、營養俱佳的鴛鴦火鍋,并從八+年代中期推出火鍋宴席,打破了“火鍋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傳統偏見,將重慶火鍋推向新的發展時期,為重慶火鍋業做出了特殊貢獻,創造了兩個極具分量的唯一:一是1994年被中商部授予全市火鍋業唯一的“中華老字號”(2006年12月再次被商務部授予“中華老字號”;二是培養了全市火鍋行業唯一的特級調味師和全國勞模。
品牌榮譽:
l1994年被中商部評為“中華老字號”;
l1994年在“首屆四川省名優火鍋評比”中名列第一;
l2000年被告國內貿易局命名為“中國名菜”;
l2003年被中國飯店協會命名為“中國十佳火鍋店”;
l2006年被中國商務部復審評定為“中華老字號”。
l2007年榮獲重慶火鍋十大品牌榜首。
l2008年榮獲“中國綠色火鍋”。
l2008年榮獲商務部重慶火鍋特許經營品牌企業。
l2010年榮獲中國十佳名火鍋宴。
l2011年榮獲重慶火鍋文化藝術獎。
l2012年榮獲中華老字號傳承先進單位。
l2012年榮獲火鍋示范企業。
l2012年榮獲中國十大火鍋品牌。
公司地址:重慶市南岸區上新街154號
官方網站:http://www.iriba24.com/